本文为原创,可在署名“张继焕”和转自“昆明市水利学会”的前提下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昆阳街道办水资源开发及对策初探
昆阳街道办水资源开发及对策初探
摘要:昆阳街道办属晋宁县所辖的一个办事处,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南西三面群山逶迤,环“明珠”形成风光秀丽的盆地,开发新昆明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地亩均水费资源拥有量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诸多因素的制约,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研究得较少。本人结合多年的水利管理工作,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水利 管理 现状 合理利用 水资源
一、基本情况
昆阳街道位于晋宁县城中南部,东接上蒜,南邻玉溪,西接二街,北和西山区海口镇及滇池相联,全街道总面积271平方公里,辖42个村(社区)委员会,120个自然村,1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交通较为便捷。全街道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森林 %,2015年,总人口72858人,其中农业人口66284人,少数民族人口2102人,占总人口的2.8%,耕地面积39552.3亩,其中水田29963.1亩,旱地4253.4亩;2015年粮食总产量2112万元,2015年末,农业总产值90551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3924元。
昆阳街道办是现代新昆明建设规化中“西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开发相对较,到2009年底,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5766.81 万元,已建设成水利工程 587件。其中:1、蓄水工程 109 件,有效灌溉面积2,1815亩;2、引水工程 370 件,已建成灌溉沟道493 条,有效灌溉面积1,4815 亩,3、提水工程59件,建成机电灌溉站55 座,装机容量 2904 千瓦,有效改善灌溉面积1,7945亩,排除涝灾2500亩;4、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到目前为止共,完成镇村集中供水工程32件,解决全镇 2.514万人,4750 头性畜的饮水困难;5、水土保持治理工程7 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 68.21平方公里;6、入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10件,大大提高了河道汛期泄洪能力。
,基本形成了以双龙水库供水的双龙灌区和十二座小(二)型水库供水的昆阳灌区,水利工程覆38个村(社区)委员会,2015年总供水量3202.5万M3,水利化程度95%,解决了63437人,169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饮用清洁水率95.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新兴产业花卉种植出现,街道办企业蓬勃发展等等都对水利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找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对策是每个水利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农田水利建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病”险情、老化损坏、不配套问题严重
昆阳街道办水利工程修建于50-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运行,由于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工程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隐患。
昆阳街道办的11件小(二)型蓄水工程修建于5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资金、技术、生产力低等因素,上坝土料质量差,坝体填筑密度差,后期日常养护又跟不上,11件小(二)型蓄水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问题,不能按设计蓄水(11座水库设计库容224.33万立方米,目前仅蓄水120.91万立方米。水库工程配套沟渠多为土渠,渗漏大,坍塌严重,使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双龙水库位于晋宁县昆阳街道办双龙村,距县城8千米,是我县的中型蓄水工程,晋宁县县城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有兼农灌和防洪功能,为年调节中型水库,工程修建于1953年10月,2003年11月进行改建,水库径流面积54平方千米,总库容1224万立方米,配套东、西干渠,长42KM(其中三面光20KM),东大河长4.5KM),设计灌溉面积14190亩,实际灌溉面积11000亩。由于“病”险情、老化、损坏,不配套问题严重,使得渠道输水损失很大,据分析,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低标准提高到0.53以上。
1.2 水利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中央和地方划分事权、分组管理的原则,中央水利资金主要投入到大江、大河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解决。尽管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毕竟杯水车薪。晋宁县财政每年安排农田水利资金仅能进行工程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整体老化的局面。
1.3 水费价格偏低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影响,水价的核定在供水工程不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由各级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属综合指令性价格,且一直多年不变,不利于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也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昆阳街道办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价格:农业水费按承包人口亩积分摊,每亩应收41.00元(机提农业灌溉用水),按亩均用水200立方米计算,每方水价格仅为0.38元(每方电费0.21元+维修费0.17元)。生活用水1.5元/立方米(农村集镇村民生活用水水费),工业和营业性用水水价为6.5元/立方米(农村集镇收费),根据近年进行全街道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测算,我街道办农业水价应为0.38元/立方米,工业和营业性用水6.5元/立方米,水价才基本无于合理,也就是说,按照地方政府文件规定收取的水价与测算的水价相业,农业水费亏损率80%,工业和营业用水水费亏损率30%。
1.4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进入九十年代,昆阳街道办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乌龙至宝峰一带大量取土、采矿,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对水土资源破坏严重。一遇雨天,泥石俱下,昔日清澈见底的东大河变成黄水,一是使当地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加重了水土治理任务;二是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东大河,使河床淤积、抬高,易引发洪灾危害极大。加剧了下游堡孜、储英、墩子、兴旺村委会及中谊、恢厂、旧寨防洪工作难度。
1.5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由于水所具有的特定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水资源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根据昆阳自然资源条件和水利现状,2015年可提供水量522.5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饮用水281.1万立方米,供需基本趋于平衡状态。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满足花卉自给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发展,花卉5000亩,按每亩需水量400立方米计算,则每年需增加200万立方米农业生活用水量,主要是村组管理的水库、坝塘,滇池提水满足农业生产用水;二是随着建设现代新昆明西城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工业用水量将不断加大;三是辖区内人口自然增加等等,加大了对水的需求。所需水量只能立足于现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
1.6 管理体制不顺
水利管理单位分属多个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在政府、工程管理单位、用水户三者之间,管理单位更多的是依附各级政府,无论大事、小事不同程度接受政府干预,管理单位缺乏自主权,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而农民由于不直接参加灌溉用水管理,其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也就是说,目前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未能摆脱旧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这些问题大都与体制不顺直接关联。
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对策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和深化,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水利部部长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就是治理思路的拓宽和深化。以可持续的战略眼光重新审视我国的治水事业,进一步提高21世纪的水利工作,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大问题。
21世纪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关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上升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水利的重视程度,也使水利工作焕发了生机活力。但是怎样才能使水利真正起到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作用、作为水利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和思考。由水利的可持结发展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结发展,是摆在每个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浊和社会性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实现此战略目标,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展蓝图。因此,立足于本土资源,研究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旅游、养殖等一些产业的兴起,昆阳街道办的用水结构已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以往单纯农业灌溉为主发展为防洪、灌溉、供水、兼顾环境、旅游、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随着社会性经济的发展,这种变化还将继续,根据上述情况,主要对我街道办未来50年内水资源变化特点及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预测、分析、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拟定若干个经过努力可达到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确保实施的行动措施,既可为全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也为全街道办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
昆阳街道办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受河低田高,河水白
白流走却无法直接利用,因此只有立足于现有水利工程,一方面抓住实施新昆明西城建设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出让水利工程经营权和使用权,加快除险加固工作,增加可调控水量。
发展节水灌溉
从街道办目前用水情况来看,农业灌溉用水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因而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之所在。据2015年晋宁县水利工程渠道节水情况调查表明,街道办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53,水的利用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因而发展节水灌溉把农业用水损失减低至最低限度,不论从国民经济需求角度出发,还是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需求出发,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发展节水灌溉,必须遵循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根据需水要求进行适时灌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产出。从街道办水利工程现状及灌区布局出发,发展节水灌溉。一是尽可能地减少从水源调配到水量输送过程的各种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采用各种先进的适合于灌区农作物的耕作种植技术,减少农作物需水要求;三是开发利用多种灌溉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四是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
椐测算,如果尽可能地减少从水源(水库)调配到水量输送过程中的各种损失,将渠系利用系数由目前0.53提高到0.75,仅此一项就可增加400万立方米调控水量;如果改变用水习惯,将浇地改为浇作物,亩均可减少灌溉用水200立方米,则2万亩水田每年可节约用水量400万立方米,在加上采用各种先进的适合于灌区农作物的耕作种植技术,减少农作物的需水要求,那么根据现有水源条件是完全能支撑街道办“十三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的。
理顺管理体制
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发挥,主要依靠灌溉管理单位去实
施。因而其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必须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现阶段,一是要建立起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模式;二是要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机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要讲技术产出,要讲成本利润,要走以水养水的道路,扩大再生产;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的、政治的水利管理组织,主受闪农民参与用水管理;四是水利工和防洪运行管理所需的费用,由政府或受益地区群众、单位予以补偿;五是按照水利产业化政策,加大水费改革力度;六是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投资体系。
2.5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针对街道办短期内没有条件改变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必须对现有污染进行治理,在治理时应该本着“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征收水土保持防治费和补偿费,对砖厂、乌龙硅矿取土区裸露部份进行人工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对砂厂、砖厂、硅石厂污染问题,在县人大、政协重视下,已部分进行禁止开采,继续开采的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与县、街道办两级人民政府签订了水土保持责任状,目前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的科学技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田水利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也必须有所改善和更新。随着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将出现许多新问题,群众在生产中也会积累许多新经验,为了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水利工程健康状况发展,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工程老损、维修技术以及信息工程在水利工作中的应用等。
农田利息基本建设最终要靠广大的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用水户才能实施。因此,人的问题是关键。目前,作为工程管理单位高、中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许多新技术连推广也难以进行。针对上述情况,一是加快高、中级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让基层技术人员参加高层次的培养学习,更新知识,二是对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知识教育,改变过去粗放用水的习惯。
2016年7月14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