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可在署名“凌书勤”和转自“昆明市水利学会”的前提下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昆明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特点与创新
(昆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将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和水民生”五个方面提升水务保障和支撑能力,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的转型步伐,为实现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水务支撑。
关键词:昆明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特点与创新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之基、发展之要的认识早已达成共识,且“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水资源约束下发展也为各级政府所重视。昆明市是全国最缺水的14个城市之一,水资源天然赋存条件差、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规模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昆明市用水量和排污量大幅度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十三五”时期,昆明市水务系统将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新理念,用五年时间构建更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调控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管理服务体系、水民生扶贫保障体系五大体系,为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水务保障。其中,以提升水务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把民生水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在持续提升水务支撑保障能力的同时,更加强化“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
——在持续提升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能级的同时,更加强调补“水民生”短板和扶贫攻坚;
——在持续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力量和全社会参与,重点推进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十二五”成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水务人才、科技和信息化支撑,更加重视建管并重和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重视加强基层队伍和科技、管理能力建设,更加重视城市水务和农村水利的有机融合,更加重视水务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更好发挥水务对区域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2. 基本原则
——坚持对标补短,打好水务扶贫攻坚战。
——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
——坚持节水优先,推进高水平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系统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坚持两手发力,加快推进水务市场化改革。
3. 实施路径
“十三五”规划重心需体现系统性、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治理、水民生建设和水管理制度建设,综合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强调供水管理的同时进行需求侧管理。其实施路径如下:
本着“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理念,需求管理引导,用水结构调整,提升配置效率。基于昆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通过高效节水社会的构建、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化解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难题。
“十三五”期间结合农村扶贫发展工作,农村供水集中,支持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攻坚。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及“五小水利”建设覆盖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争取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及全市脱贫摘帽目标。
“十三五”期间,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注重建管并举,排险蓄水同步,提升保障能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及雨水等非常规水设施同步建设。同时,除工程建设外,还需要加强预警机制、中水利用机制等制度建设,共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水务规划的重点领域是建立有关水价改革、水权交易、农村水利设施社会化管理等制度创新,管理能力提升,实现持续发展。
4. 总体目标
与国家、省、市“十三五”重大战略部署以及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积极实施精准水务扶贫,完成小康水利建设任务,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水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水民生保障体系;基本构建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流域之间调配,骨干工程之间连通、小型工程之间补充的水资源联合调度和量水发展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务发展保障能力和管理保障体系。
6. 发展布局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国家、省、市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依据区域自然条件、水资源特点、承载能力现状、水利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情况,突出区域发展的思路与重点,与《昆明市小康水务规划》和《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相衔接,区分为幸福型小康水务区域、发展型小康水务建设区和安全型小康水务建设区三个区域,明确不同区域“十三五”期间的水务重点建设内容。
——幸福型小康水务区域
幸福型小康水务区域包括主城五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晋宁县,是昆明市主城区所在以及未来城市拓展主要空间所在。它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全市发展新跨越的龙头区,也是水资源超载利用区。应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生活节水、工业节水,构建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促进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打造小康社会幸福城市。水务建设重点包括: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非常规水利用、城区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与景观文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
——发展型小康水务建设区
发展型小康水务建设区包括安宁、嵩明、富民、宜良、石林、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区域基本农田量大,水源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条件好,是昆明市的农产品主产区。建设重点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即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工业布局调整、分质供水。
——安全型小康水务建设区
安全型小康水务建设区包括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两区”。区域内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较好,为昆明市主要河流上流水源地,同时,该区域还是昆明市“十三五”期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扶贫攻坚“二区二县”的重点地区,又是昆明市的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产品多样化的承载地,是保证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安全型小康水务建设区建设重点是扶贫发展中实现水安全保障,具体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监测系统建设、生态农业、工业发展。
二、重点任务和举措
——主动应对,全力促进水安全。提升既有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使用效率;建设海绵城市,加强“生态排水”能力;建立与完善水旱灾害预警体系;增强水安全因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影响力。
——多策并举,科学配置水资源。持续构建节水型社会;多水共治,优化供水系统;政企协同改造,降低管网漏水率;水源工程连通,构建供水安全保障网。
——聚焦民生,对标小康抓扶贫。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灌区及其续建配套建设、参与式管理中脱贫致富。
——系统治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和流域引水水源保护;加大流域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城市水污染物收集与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编制《昆明水文化发展规划》,加强水生态文化建设。
——深化改革,激发水市场活力。“十三五”是水务改革的重要推进期,本着市场机制是水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的认识,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务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PPP投融资模式,建立可持续的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如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大力推进水务市场化改革,探索PPP等多种形式的水务设施项目投融资与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市场化管养维护体制和水权交易制度。
三、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
1.重点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水务重点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初步估算为175.83亿元(详见下表)。
表1 昆明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总表
类型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总数 | 投资估算(亿元) | |||
总投资 | 完成投资 | “十三五”计划投资(水利口) | 转结“十四五”以及 | ||||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 | 1 | 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 | 4 | 11.09 | 5.50 | 5.59 | |
2 | 中小河流治理 | 90 | 17.48 | 10.32 | 7.16 | ||
3 | 城市防洪 | 33 | 46.36 | 4.64 | 41.72 | ||
4 | 山洪灾害防治 | 45 | 3.65 | 2.46 | 1.19 | ||
5 | 除险加固中型水库 | 1 | 0.55 | 0.55 | 0.00 | ||
6 | 除险加固小(1)型水库 | 6 | 0.60 | 0.60 | 0.00 | ||
7 | 除险加固小(2)型水库 | 86 | 1.15 | 1.15 | 0.00 | ||
8 | 病险水闸 | 126 | 1.52 | 0.83 | 0.68 | ||
9 | 抗旱应急 | 17 | 0.88 | 0.88 | 0.00 | ||
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调控体系建设工程 | 10 | 灌区 | 2 | 29.62 | 20.20 | 9.42 | |
11 | 节水灌溉 | 179 | 14.56 | 11.34 | 3.21 | ||
12 | 城镇生活节水 | 28 | 2.38 | 0.51 | 1.87 | ||
13 | 非常规水利用项目 | 5 | 1.54 | 0.45 | 1.09 | ||
14 | 新建中型水库 | 8 | 42.98 | 4.35 | 26.18 | 12.45 | |
15 | 新建续建小(1)型水库 | 49 | 45.78 | 21.17 | 24.61 | ||
16 | 新建续建小(2)型水库 | 93 | 13.47 | 8.13 | 5.34 | ||
17 | 水系连通 | 24 | 105.62 | 11.45 | 94.17 | ||
18 | 水库清淤 | 136 | 1.98 | 1.10 | 0.88 | ||
民生水利工程 | 19 | 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 17 | 5.65 | 5.65 | 0.00 | |
20 | “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 23268 | 18.86 | 18.86 | 0.00 | ||
21 | 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工程 | 635 | 2.44 | 2.44 | 0.00 | ||
22 | 小水电扶贫和农村小水电开发工程(装机容量<5万千瓦) | 8 | 4.59 | 0.00 | 4.59 | ||
23 | 城乡给水工程 | 81 | 35.28 | 1.72 | 33.56 | ||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 24 |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 9 | 0.54 | 0.54 | 0.00 | |
25 | 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清单表 | 3 | 2.48 | 2.48 | 0.00 | ||
26 | 水源保护(县级) | 148 | 4.01 | 2.56 | 1.45 | ||
27 |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 | 723 | 0.80 | 0.80 | 0.00 | ||
28 | 水土保持 | 16 | 12.52 | 12.52 | 0.00 | ||
“智慧水务”工程建设 | 29 | “智慧水务”工程建设 | 11 | 2.05 | 0.81 | 1.23 | |
总计 | 25851 | 430.41 | 4.35 | 175.83 | 250.22 |
2.水务能力建设
水务能力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按期实现。为此,“十三五”期间,昆明水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人力资源积累,着力从水务科技、工程管理和信息水平等三方面不断提升水务管理能力。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水务科技能力。确立水利科研的公益属性,加大政府在水利科技领域的投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搭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政府研发投入的引领作用;通过稳步推进水利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二是加强全程管控,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建立覆盖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参与式水利建设与监管体制。三是构建智慧水网,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从增量建设到智慧协同,加强水务管理信息整合能力;基本建立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四、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强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夯实制度、人才、资金基础,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法制保障。健全水法规体系和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
——改革保障。探索建立水资源责任审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缓解地方配套资金压力的同时,拓展水利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民生水利建设、运营与维护。做到以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扶贫水务资金倾斜力度;落实水利金融支持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积极发展PPP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
——组织保障。进一步抓好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人才保障。强化基层水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实施水利人才战略。
——社会保障。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在降低公众参与的信息获取成本前提下使得政府涉水决策得到广泛的民意基础;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重视水资源保护,为水生态建设提供持续性人力资源投入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