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况
陕南某水利工程大坝是处于造土高原上的均质土坝,右坝肩是黄土山梁,比较单薄,且存在一层砾石层,其厚度0.5~2.0m,大坝右坝肩上下游最窄处宽度仅220m左右,存在严重的绕坝渗漏问题,对工程的安全运行有极大的隐患,现对大坝右坝肩进行整体的三维渗流场的计算分析,以详细分析枢纽的整体渗透稳定问题,确保枢纽工程的安全。
2 渗流分析
2.1渗流基本方程
不考虑土体和水体的压缩性,符合达西定律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土体,其三维稳定渗流问题的基本方程为[1]:
式中,h为水头函数;x、y、z是空间坐标;kx、ky、kz是以x、y、z轴为主轴方向的渗透系数。
2.2 计算模型
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地下水等条件,结合枢纽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概化右坝肩绕渗分析的计算模型。模型包含黄土层、坝体、排水体、砂砾石层、帷幕灌浆、截水洞、强透水层、弱透水层。模型选取范围为:计算模型沿坝踵向上游取230m,坝址向下游取148m,左岸坝肩向左延伸86m,右岸坝肩向右延伸302m。有限元计算的实体模型见图1,有限元计算网格图见图2。
 |  |
图1 实体模型图 | 图2 有限元网格剖分图 |
2.3 渗流分析工况
为了充分研究某工程右坝肩三维有限元渗流,拟定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右岸砂砾石层不设任何防渗措施;方案二是在右岸坝基砂砾石层设置截水洞。在这两种方案下评价右坝肩防渗处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4 计算参数的确定
根据已有基础资料,得出研究某工程绕坝渗流所需的各种水力学参数。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模型计算参数
分区 | 黄土层 | 截水洞 | 坝体 | 砂砾 石层 | 排水体 | 帷幕 灌浆 | 强透 水层 | 弱透 水层 |
渗透系数(m/s) | 1.2×10-6 | 1.0×10-9 | 4.9×10-8 | 1.2×10-4 | 1.8×10-4 | 1.0×10-7 | 3.7×10-5 | 3×10-7 |
2.5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2.5.1 (方案一)不设防渗措施计算结果
在天然状况下,右坝肩存在强透水层和砂砾石层,对强透水层进行帷幕灌浆处理,砂砾石层不设任何防渗措施,2m厚的砂砾石层是主要的渗漏通道,绕坝渗流主要发生在砂砾石层内,沿砂砾石层的绕坝渗流量约占整个右坝肩绕坝总渗漏量的85%,说明砂砾石层存在情况下右坝肩绕坝渗流问题突出。
以下给出右坝肩纵剖面x=578.2m处的等水头分布图(图3)和坝体典型纵剖面x=332.3m的浸润线图(图4)。

图3 右坝肩纵剖面x=578.2m等水头线分布图

图4 坝体典型纵剖面x=332.3m浸润线图
2.5.2 (方案二)设置防渗措施计算结果
大坝右坝肩是黄土山梁,比较单薄,存在严重的绕坝渗漏问题,而且存在一层约2m厚的强透水砂砾石层,透水情况严重,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极大的隐患。所以,对右坝肩进行了处理,即在砂砾石层处设置截水洞。
在处理后,通过右坝肩强透水砂砾石层的绕坝渗漏量明显减少,只占方案一天然状态未处理的8.0%,可看作基本截断了砂砾石层的渗漏通道;而黄土层的绕坝渗流量有略增加一点但基本不变;沿砂砾石层的绕坝渗流量约占整个右坝肩绕坝总渗漏量的35.0%;对右坝肩的砂砾石层进行处理后,右坝肩总的绕坝渗流量也大大减少,只占方案一的18.9%,右坝肩绕坝渗流问题有良好改善。
以下给出右坝肩纵剖面x=578.2m处的等水头分布图(图5)和坝体典型纵剖面x=332.3m的浸润线图(图6)。

图5 右坝肩纵剖面x=578.2m等水头线分布图

图6 坝体典型纵剖面x=332.3m浸润线图
3 结论
对某工程右坝肩绕坝渗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右坝肩薄弱山梁强透水砂砾石层不设任何防渗措施时,右坝肩绕坝渗流量很大,2m厚的强透水砂砾石层是主要的渗漏通道,渗流问题严重且对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极大隐患。
对右坝肩砂砾石层设置截水洞进行截渗处理后,通过砂砾石层的绕坝渗流量明显减少,只占未处理前的8.0%,基本上截断了砂砾石层的渗流通道,绕坝渗流问题基本解决,则建议在右坝肩强透水砂砾石层设置截水洞来截渗,这样能确保水库正常蓄水,保证右坝肩渗流稳定。
参考文献:
[1]毛昶熙.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熊政,何蕴龙,韩健.ADINA软件在土石坝渗流场计算中的应用[J].西北水力发电,2006,22(1):39-42.
[3]祁庆和.水工建筑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134-135.
[4]王勖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路美丽.尾矿坝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
[6]黄蔚.三维无压渗流场的有限元算法研究[J].水利学报,2001,(6):33-36.
[7]朱军,刘光廷,陆述远.饱和非饱和三维多孔介质非稳定渗流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34(3):5-8.
[8]李想,蔺慧敏,李磊.土坝的渗流问题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4):114-115.
[9]刘杰.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基础及工程经验教训[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