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可在署名“熊晋”和转自“昆明市水利学会”的前提下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关键词:瓦窑河水库 除险加固 溢洪道
瓦窑河水库溢洪道重建方案及工程措施
1 基本情况
瓦窑河水库位于昆明市石林县石林镇爱买龙村,有公路直达坝址,交通便利,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88km²,库容9.25万m3,主河道长2.3km,主河道平均比降35.5‰。
瓦窑河水库是石林县小(2)型水利蓄水工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5级,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功能的小(2)型水库,水库灌溉面积370亩,并对下游100亩耕地、2334人起着防洪保护作用。
瓦窑河水库于195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工程日趋老化,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02年采用浆砌石对大坝进行戴帽加高0.9m,对大坝上游进行了护坡,对输水低涵进口进行了封堵,溢洪道进出口进行了支砌。瓦窑河水库现状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输水高涵、输水中涵、输水低涵和溢洪道组成。
加固后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高涵和输水中涵组成。其中大坝为均质土石坝,最大坝高8.2m,坝长150m;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出水渠组成;全长42.91m;输水高涵和输水中涵均由进口段、洞身段、出口闸室段、出水渠段组成,其中输水高涵全长48.9m,输水中涵全长44.6m。
2 溢洪道现状及存在的隐患
水库原溢洪道位于顺流右岸,断面形式为矩形,全段为浆砌石衬砌,总长17.47m,进口设置八字墙,控制段尺寸为0.8×1.5m(宽×高),进口底板高程1878.13m,无消能防冲设施,出口杂草丛生,泥沙淤积,抗冲刷能力差,下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汛期泄洪要求。由于泄流能力不足,导致水库计算坝顶高程超过现状坝顶高程,不满足水库的防洪安全要求,重建溢洪道是十分必要的。
3 设计标准与内容
本枢纽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规范规定,溢洪道按10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
消能防冲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
此次出险加固设计,拟对原溢洪道所有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在原址重建。
4.溢洪道加固设计
4.1 概述
针对溢洪道存在的问题,拟对溢洪道原址重建。
新建溢洪道布置于顺流右岸为开敞式宽顶堰,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出水渠组成,全长42.91m,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1878.13m(正常蓄水位)。
溢洪道过流能力调洪计算,控制段宽度为1.5m,堰顶底板高程为正常蓄水位1878.13m。设计洪水位1879.51m(P=10%)时,下泄流量3.65m³/s,校核洪水位1880.00m(P=2%)时,下泄流量5.78m³/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位1879.51m(P=10%)时,下泄流量为3.65m³/s。
4.2 水力计算
溢洪道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进行泄流能力、泄槽水面线和消能计算。
(1)泄流计算
溢流堰为宽顶堰,堰顶高程1878.13m,其出流公式如下:
Q= mB(2g)1/2H03/2
经计算,溢洪道在校核洪水位1880.00m时,下泄流量为5.78m³/s,在设计洪水位1879.51m时,下泄流量为3.65m³/s,控制段宽度满足水库泄流要求。
(2)泄槽段水面曲线计算
水面曲线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PC1500之D-7计算。
计算条件:校核洪水情况下泄流量为5.78m³/s。
泄槽段水面线计算结果如下:
溢洪道泄槽水面曲线计算成果表
桩号 | 水深h | 正常水深ho | 临界水深hk | 流速v | 曲线类型 | 掺气后水深hb | 安全超高 | 计算边墙高度 |
---|---|---|---|---|---|---|---|---|
0+000.00 | 1.163 | 0.465 | 1.165 | 3.308 | b2 | 1.22 | 0.5 | 1.72 |
0+001.00 | 0.957 | 0.465 | 1.165 | 4.019 | b2 | 1.01 | 0.5 | 1.51 |
0+002.00 | 0.892 | 0.465 | 1.165 | 4.314 | b2 | 0.95 | 0.5 | 1.45 |
0+003.00 | 0.841 | 0.465 | 1.165 | 4.576 | b2 | 0.89 | 0.5 | 1.39 |
0+004.00 | 0.804 | 0.465 | 1.165 | 4.783 | b2 | 0.86 | 0.5 | 1.36 |
0+005.00 | 0.775 | 0.465 | 1.165 | 4.962 | b2 | 0.83 | 0.5 | 1.33 |
0+006.00 | 0.753 | 0.465 | 1.165 | 5.106 | b2 | 0.81 | 0.5 | 1.31 |
0+007.00 | 0.731 | 0.465 | 1.165 | 5.259 | b2 | 0.78 | 0.5 | 1.28 |
0+008.00 | 0.71 | 0.465 | 1.165 | 5.421 | b2 | 0.76 | 0.5 | 1.26 |
0+009.00 | 0.695 | 0.465 | 1.165 | 5.534 | b2 | 0.75 | 0.5 | 1.25 |
0+010.00 | 0.681 | 0.465 | 1.165 | 5.653 | b2 | 0.73 | 0.5 | 1.23 |
0+011.00 | 0.666 | 0.465 | 1.165 | 5.776 | b2 | 0.72 | 0.5 | 1.22 |
0+012.00 | 0.651 | 0.465 | 1.165 | 5.905 | b2 | 0.70 | 0.5 | 1.20 |
0+013.00 | 0.644 | 0.465 | 1.165 | 5.972 | b2 | 0.70 | 0.5 | 1.20 |
0+014.05 | 0.637 | 0.465 | 1.165 | 6.04 | b2 | 0.69 | 0.5 | 1.19 |
依据规范,溢洪道泄槽边墙高度为计入掺气后的水面线加上0.5~1.5m的超高,本工程超高选用0.5m。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溢洪道边墙高度取值2.8~1.5满足要求。
(3)消能防冲计算
消能防冲标准为10年一遇(P=10%),消能流量为3.65m³/s,采用底流消能。
计算公式为:
L=6.9×(h"-h') ,消力池长Lk=0.8L
经过计算:消力池深度为0.29m,池长5.65m,跃后水深为1.46m。本次设计取消力池池深为0.5m,池长6.5m,边墙高1.5m。
溢洪道布置具体如下:
(1)进水渠段(0-007.91~0+000.00m),长7.91m,为矩形断面,C15埋石砼结构,设计底坡i=-0.143,底宽由3m渐变至1.5m,边墙高由1.5m渐变至2.8m,边墙顶宽0.4m,底板衬砌厚度均为0.4m。
(2)控制段(0-000.00~0+004.80m),长4.8m,为矩形断面,采用C25钢筋砼浇筑,为无闸控制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1878.13m,堰宽1.5m,边墙高2.87m,边墙和底板衬砌厚度均为0.6m,上、下游均设0.6m深的C25混凝土齿墙,在两岸均设有C25钢筋砼刺墙,高3.47m,宽1.0m,厚0.4m。控制段上设C25钢筋砼工作桥。
(3)泄槽段(0+004.80~0+018.80m),全长14m,为矩形断面,边墙和底板衬砌厚度均为0.4m,C2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底坡i=0.083;底宽1.5m,边墙高由2.8m渐变至1.5m;
(4)消力池段(0+018.80~0+025.30m),长6.5m,为矩形断面,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池深0.5m,宽1.5m,边墙高1.5m,边墙和底板衬砌厚度均为0.4m。
(5)出水渠段(0+025.30~0+035.00m),长9.7m,为矩形断面,M7.5浆砌石结构,设计底坡i=0.01,底宽1.5m,边墙高1.0m,边墙顶宽0.4m,底板衬砌厚度为0.4m。尾端归入原渠道。
4.3 稳定计算
(1)控制段抗滑稳定及基底应力计算
溢洪道基础建议物理力学参数见下表。
溢洪道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指标 地层岩性 | 密度指标 | 抗剪强度指标 | |||
天然密度 ρ(g/cm³) | 饱和密度 ρm(g/cm³) | 内摩擦角 φ(°) | 内聚力 c(KPa) | ||
建议值 | 建议值 | 建议值 | 建议值 | ||
冲洪积层 | 粘土 | 2 | 2.02 | 19.58 | 19.6 |
残坡积层 | 粉质粘土 | 1.89 | 1.93 | 16.87 | 21.8 |
下 第 三 系 |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 2.1 | 2.15 | 24~26 | 30~50 |
强风化泥灰岩 | 2.15 | 2.2 | 28~30 | 40~60 |
控制段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控制段基底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工况如下表:
控制段闸室稳定计算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 | 计算情况 | 荷载 | |||
---|---|---|---|---|---|
自重 | 动水压力 | 扬压力 | 地震荷载 | ||
基本组合 | 完建情况 | √ | |||
设计洪水位情况 | √ | √ | √ | ||
特殊组合 | 校核洪水位情况 | √ | √ | √ | |
地震情况 | √ | √ | √ | √ |
控制段抗滑稳定及基础应力计算成果
序号 | 荷载组合 | 计算情况 | 基底应力(kPa) | 抗滑稳定 | |||||
---|---|---|---|---|---|---|---|---|---|
Pmax | Pmin | 承载力标准值 | φ | C(Kpa) | 计算值 | 规范值 | |||
1 | 基本组合 | 完建情况 | 61.8 | 61.8 | 250 | 16.87 | 21.8 | — | — |
2 | 设计洪水位情况 | 52.3 | 50.2 | 250 | 16.87 | 21.8 | 29.87 | 3.00 | |
3 | 特殊组合 | 校核洪水位情况 | 53.0 | 45.4 | 250 | 16.87 | 21.8 | 21.67 | 2.50 |
4 | 地震情况 | 57.5 | 40.8 | 250 | 16.87 | 21.8 | 8.84 | 2.30 |
通过以上计算成果可得控制段设计满足《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的要求。
(2)泄槽段稳定复核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溢洪道泄槽段整体抗滑稳定采用抗剪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对泄槽进行稳定复合,按渲泄校核洪水时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计算。泄槽里程0+004.80~0+011.80为计算单元,底坡为i=0.0833;计算公式如下:
泄槽抗滑稳定计算表
荷载名称 | 法向力(kN) | 切向力(kN) | |||
---|---|---|---|---|---|
↓ | ↑ | ← | → | ||
自重 | G | 1089.70 | 90.81 | ||
水重 | F | 188.56 | 15.71 | ||
水的流动拖力 | τ | 1.02 | |||
合计 | 1278.25 | 0.00 | 0.00 | 107.54 | |
N | τ+T | φ | f | ||
kN | kN | ° | |||
1278.25 | 107.54 | 16.87 | 0.30 |
经过计算当下泄校核洪水流量时:泄槽段N=1278.25KN,τ+T=107.54KN,Kc=3.6>1.0,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3)消力池抗浮稳定复核
计算公式如下:
经计算,当下泄最大消能防冲流量时,P1=498.00KN,P2=85.41KN,P3=0,Q1=45.25KN,Q2=121.41KN,Kf=3.5>1.2,满足抗浮稳定要求。
5 结语
本次溢洪道设计经过认真的地质勘探和细致的审查,并对溢洪道泄流能力进行调洪计算,发现原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缺少消能设施,无法满足汛期泄洪要求,严重影响水库安全。根据工程投资情况并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原址重建溢洪道的方案,保证水库安全和正常运行,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2]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流体力学教研室,李炜主编《水利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