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可在署名“邹翠翠”和转自“昆明市水利学会”的前提下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浅析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邹翠翠
(昆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 要:本文简述了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河道水质和河道行洪等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对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办事处,地处东经102°52.5′~102°58′,北纬24°55′~24°57.5′,距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直线距离约17~23km,距七甸街道办事处直线距离9~15km。河道治理段上段局部地段有机耕路穿越,大部分地段无道路相通,交通条件较差;下段沿线为阳春大道,交通条件较好。
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本次治理河段全长10304.87m,共分为两段。上段从水塘火车站至上草海水库库尾长2493.75m(其中干流里程1-443.44~0-000,支流里程SZ0+000~SZ1+050.31);下段从上草海水库出水口至石夹子隧洞长7811.12m(其中干流里程0+000~7+699.79,支流里程XZ0+000~XZ0+111.33)。施工共划分为三个施工区,工程主要内容有:河道疏浚、河道生态河堤护岸建设、防汛通道建设、其他穿堤建筑物建设等。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概算总投资1993.92万元。施工总工期0.92年。
工程区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瑶冲河流域属中、低山地貌。多年平均降雨量860mm。项目区土壤以红壤为主。呈贡区境内森林植被区系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用地范围内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438.33t/km2·a,土壤侵蚀现状属微度侵蚀。
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在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根据主体工程布局、建设时序、项目建设区各功能区地貌特征及施工扰动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同一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基本一致,便于进行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河道工程区、施工营地、弃渣临时堆场和弃渣场区,共4个分区。
4水土流失预测
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扰动地表面积16.75hm2;该工程建设不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的土地类型;工程施工产生永久弃渣35641m3,施工期间需临时集中堆放表土3182m3,临时堆存河堤挡土墙墙背填土119325m3;工程预测时段内原生水土流失量为116.82t,施工期间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7059.27t,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942.45t。工程施工可能对河道水质、河道行洪和周边耕地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从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可以看出,可能产生大量水土流失的时段为建设期,可能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的区域为河道工程区,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69.75%。河道工程区为本工程施工扰动、破坏地表面积最大的区域,且河堤挡土墙墙背填土在本区需临时堆放,松散堆土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及主要工程量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施工准备期和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和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确定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纳入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中,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
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为产生水土流失量较少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方案,但在工程建设期还是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新增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工程包括机械剥离表土,具体工程量为机械剥离表土3182m3。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一方面保证了主体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但还不能满足工程区水土保持的要求,需新增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河道工程区、施工营地区的复耕植物措施;河道工程区、弃渣临时堆场、施工营地区的临时挡护措施;河道工程区、弃渣场区、弃渣临时堆场的植被恢复措施;弃渣场区的临时遮盖措施。主要工程量为: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为栽植水保林2025株、种草5.90hm2、复耕1.07hm2;新增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措施工程量为编织土袋挡墙2203m,临时遮盖1975m2。
6水土保持监测
瑶冲河河道治理工程监测方法采用调查监测与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为第1年8月~第2年6月,共1.92年。工程建设期每月监测1次,自然恢复期每季度监测1次,对持续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mm的水蚀情况增加监测一次。工程监测布置2个观测样区和4个调查样区,在弃渣场区布置2个定点监测点,在弃渣临时堆场布置1个定点监测点。
7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将有效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减轻对周边地区的不良影响,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本方案在建设区布设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使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9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80,拦渣率达到95%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27%,林草覆盖率达到36.12%。各项指标均达到目标值。
本方案实施后,一是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使项目区得到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体现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建设工程同步发展,创建生态优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
8结论
本工程的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消除或减少,把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影响降到最小。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只要认真落实本工程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不是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